惠山泉和东坡追用唐处士王武陵窦群朱宿所赋诗韵兼以泉水贻桐城先生三首 其一
昨夕发京口,不踏焦山苍。
今夕过惠山,不登漪澜堂。
昔者苏夫子,鸾鹤空翱翔。
邈然下江海,泉水流云光。
虚明见何色,清净闻何香。
今我亦栖栖,尘影岂易忘。
今夕过惠山,不登漪澜堂。
昔者苏夫子,鸾鹤空翱翔。
邈然下江海,泉水流云光。
虚明见何色,清净闻何香。
今我亦栖栖,尘影岂易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路过惠山泉时的所见所感,用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束缚的无奈。
开头四句用"昨夕""今夕"的对比,说自己匆匆路过镇江焦山和无锡惠山,却都没能停下脚步好好欣赏风景。"不踏""不登"的重复使用,突出了旅途的匆忙和遗憾。
中间四句借苏轼(苏夫子)的故事抒情。苏轼曾像鸾鹤一样自由翱翔,最终归隐江湖,与清泉流云为伴。这里用"虚明""清净"形容泉水,暗指远离尘世的生活纯净美好。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说自己现在依然为生活奔波("栖栖"就是忙碌不安的样子),无法像苏轼那样超脱。虽然眼前有美景,但世俗的牵绊("尘影")始终难以摆脱。
全诗通过"匆忙赶路-向往自由-现实无奈"三层递进,用清澈的泉水反衬尘世的纷扰,表达了古代文人常见的精神困境:既渴望山水之乐,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压力。语言平实但情感真挚,很容易让现代人联想到自己"想旅行却总没时间"的类似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