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夫子行天竺山中次韵

笋舆游天竺,一径入深曲。
初日淡高林,苔色萋以绿。
山鸟向人鸣,梵音旋相续。
我来尘俗中,物情互起伏。
殊观得未有,身心增谨肃。
寒涛卷长松,微风响幽竹。
徘徊坐石根,流泉咽虚谷。
言归兴未阑,回首云迷麓。
遥指半山中,人行傍古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天竺山的游览,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自然之美和心灵的净化。

开头写诗人坐着竹轿进入天竺山,山路蜿蜒曲折。清晨的阳光淡淡地照在高高的树林上,青苔呈现出鲜嫩的绿色。山中的鸟儿对着人鸣叫,寺庙的诵经声此起彼伏。这些描写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林的清新与宁静。

接着诗人写到自己从喧嚣的尘世来到这里,看到自然景物后内心情绪起伏。眼前的景象前所未见,让他的身心都变得更加庄重肃穆。这里通过对比"尘俗"与"殊观",突出了自然对心灵的净化作用。

随后诗人继续描写山中的细节:寒风吹动松树发出波涛般的声响,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声。他坐在山石上休息,听着泉水在空谷中流淌的声音。这些声音的描写非常生动,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山中的氛围。

最后写诗人准备归去时仍意犹未尽,回头望去云雾已笼罩山脚。他遥指半山腰,看到行人正沿着古树旁的小路行走。这个结尾画面感很强,云雾和古木的意象更增添了山林的幽深韵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将视觉、听觉的感受融为一体,展现了天竺山的清幽景致,同时表达了诗人远离尘嚣、亲近自然时的内心体验。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