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过黎惟敬宅守岁

风尘冉冉岁华徂,傲吏归心寄五湖。
旧社曾同开竹径,异乡犹得共屠苏。
杜陵三礼年迟暮,燕市千金事有无。
洛涘已知成拙宦,李膺元自忆莼鲈。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黎民表在除夕夜拜访朋友黎惟敬时所作,表达了漂泊异乡的孤独感、对家乡的思念,以及人到中年的复杂心境。

逐句解析:

1. “风尘冉冉岁华徂,傲吏归心寄五湖。”
- 诗人感叹自己像风中的尘土一样漂泊不定,岁月匆匆流逝。他虽然是个清高的官员,但内心早已厌倦官场,向往归隐江湖(五湖代指隐居之地)。

2. “旧社曾同开竹径,异乡犹得共屠苏。”
- 回忆过去和朋友一起在故乡的竹林小径漫步的快乐时光。如今虽在异乡,但除夕夜还能一起喝屠苏酒(一种过年喝的酒),也算是一种安慰。

3. “杜陵三礼年迟暮,燕市千金事有无。”
- 这里用了两个典故:
- “杜陵三礼”指杜甫晚年漂泊,诗人自比杜甫,感慨自己人到暮年,一事无成。
- “燕市千金”指战国时燕昭王千金买骨招贤,暗指自己怀才不遇,无人赏识。

4. “洛涘已知成拙宦,李膺元自忆莼鲈。”
- 诗人承认自己是个笨拙的官员(“拙宦”),像西晋的张翰(李膺是误记,应为张翰)一样,因为思念家乡的莼菜和鲈鱼而辞官归隐。这里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的厌倦。

整体情感:
这首诗写于除夕夜,本该是团圆喜庆的时刻,但诗人却感到孤独和失落。他思念家乡,厌倦官场,感慨年华老去,壮志未酬。和朋友一起守岁,虽然温暖,但也更衬托出他内心的漂泊感和对归隐的渴望。

艺术特色:
- 用典自然: 诗中用了杜甫、燕昭王、张翰的典故,但都贴合诗人的心境,不显得生硬。
- 对比强烈: 过去与现在、故乡与异乡、理想与现实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矛盾心理。
- 语言朴实: 虽然用了典故,但整体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容易引起共鸣。

现代意义:
这首诗道出了许多在外打拼的人的心声:
- 对家乡的思念
- 对现实的无奈
- 对未来的迷茫
即使在热闹的节日里,这种孤独感也可能更加强烈。诗人最终选择用归隐来寻求解脱,这也给了我们一种思考:在忙碌的生活中,如何找到内心的平静?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