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病足韵

定数无过偶与奇,达人处顺更安时。
不於椿菌量长短,岂为彭殇较疾迟。
虽是一时身有疾,行开九秩寿无期。
外生六十头先白,杖屦相从最得宜。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面对衰老和疾病时的豁达心态。

第一句说人生际遇就像数字有偶有奇,看透的人会顺应自然。这里用数学比喻人生无常,聪明人不会强求。

第二句说不拿大椿树和朝菌比寿命长短,也不和彭祖、早夭者比谁活得更久。用两种极端寿命的例子,说明比较这些没意义。

第三句是转折:虽然现在腿脚不便,但说不定能活到九十岁呢!用幽默口吻化解病痛困扰,展现乐观。

最后两句最生活化:六十岁的外甥头发都白了,但拄着拐杖陪着我散步正合适。通过老少相伴的画面,传递出"每个年龄都有它的美好"的智慧。

全诗用买菜做饭般的日常语言,把"顺应自然"的哲理说得像唠家常。没有悲叹老病,反而在白发和拐杖里发现了温馨,这种接地气的智慧正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