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天柱山真君祠

天柱吐白云,仙宫隔青霭。
新亭皇黄家,旧封传汉代。
犹持蘋藻奠,永荷阎闾泰。
徬佛见群仙,凌风振青佩。
仰攀丹凤翼,俯跃苍龙背。
暂息三峰前,还逐九霄外。
灊岳高似掌,皖水遥疑带。
半壁风雨来,空林鬼神会。
今我何为者,赤绂仍皂盖。
远愧黄与龚,流芳及千载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天柱山真君祠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仙境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感慨。

开头四句写景:天柱山高耸入云,山顶白云缭绕,真君祠仿佛藏在青色的云雾中。这里既有新建的亭台,也有汉代留下的古老封地遗迹。诗人用"吐"字让山有了生命力,用"隔"字营造出仙境的神秘感。

中间八句是诗人的想象:他仿佛看到群仙在风中飘动,玉佩叮当作响。自己也想跟着仙人飞翔,一会儿攀着凤凰的翅膀,一会儿骑在苍龙背上。在群峰间稍作休息后,又追逐着飞向九霄云外。这里用"攀""跃""息""逐"四个动词,把想象中的飞升过程写得活灵活现。

接着四句回到现实:远看天柱山像手掌一样高耸,皖河像衣带般蜿蜒。山中风雨突然袭来,树林里仿佛有鬼神出没。这些描写既真实又带着神秘色彩,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四句是诗人的感慨:看着自己身上的官服(赤绂皂盖是官员装束),想到东汉隐士黄香和龚胜,他们不慕荣利的事迹流传千年,而自己却还在官场奔波,不禁感到惭愧。这里用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最大的特点是虚实结合,一会儿写眼前实景,一会儿放飞想象,最后回归现实感慨。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山如掌、水似带)和夸张手法(攀凤翼、跃龙背),把一座普通的山写得仙气飘飘。最打动人的是结尾的反思,让整首诗不只是写景,更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选择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