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友人邀登君山

君山嵯峨半倚天,乘春临眺山之巅。
东风悠悠乱帆没,海燕飞入蘼芜烟。
王孙开宴向江渚,招携江畔同心侣。
举觞椑睨青天低,世上浮名何足语。
曾闻昔日春申君,宾朋珠履日满门。
百万貔貅此山驻,雄名英气孰可论。
一朝流血棘门上,惟见此山今独存。
楚水流声尚呜咽,吴墟谁复招游魂。
吁嗟侠骨今黄土,何如我辈酬金樽。
狂歌起舞与君乐,吾徒酒人殊不恶。
长愿登山醉不醒,肯向风尘悲寂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与友人同登君山的场景,抒发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及时行乐、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开篇用"君山嵯峨半倚天"展现山势高耸入云的壮观景象。诗人与友人乘春登山,看到东风吹动船帆、海燕飞入烟霭的生动画面。他们在江边设宴,举杯畅饮,感觉青天都变低了,认为世俗的名利根本不值得在意。

中间部分转入历史回忆:曾在此地风光无限的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门下宾客如云,百万雄师驻扎山中。但最终惨死棘门(春申君被杀之地),只有这座山依然存在。楚水仿佛还在为这段历史呜咽,而吴地废墟中已无人祭奠这些亡魂。

最后诗人发出感叹:英雄豪杰终成黄土,不如我们举杯痛饮。他选择狂歌起舞、醉卧山间,也不愿在尘世中孤独悲伤。这种及时行乐的态度,既是对历史无常的感慨,也是对现实生活的超脱。

全诗通过壮丽的自然景观与历史沧桑的对比,表达了"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主题。语言豪放洒脱,既有对山水之美的赞叹,又有对历史人物的追忆,最终落脚于与友人把酒言欢的当下快乐,读来令人感受到一种豪迈中带着淡淡忧伤的复杂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