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

岧峣势接建昌城,江表兴亡此战争。
当日南徐通北伐,他年西晋罢东征。
白衣感叹功何在,青盖谣言兆已成。
会猎不联唇齿助,无缘归命俟乌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西塞》借古战场西塞山为切入点,通过历史典故串联起朝代兴衰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写西塞山高耸险要,与建昌城相连,曾是决定江南政权存亡的兵家必争之地。"江表兴亡"四字点明这里发生过影响历史走向的关键战役。

中间四句用两组历史对照:先是东晋南徐州刺史北伐的往事,对比后来西晋停止东征的结局;再用"白衣渡江"的著名计谋(三国吕蒙伪装白衣商人奇袭荆州)与"青盖入洛"的亡国预兆(东吴末代皇帝投降的谶语)形成强烈反差。这些典故都在说同一个道理:再辉煌的计谋和战功,最终都敌不过历史大势。

最后两句直指要害:当孙吴在"会猎"(即赤壁之战)时未能与蜀汉真正结成唇齿相依的同盟,就注定了后来向乌程侯孙皓投降的结局。这里用"无缘归命"的冷峻笔调,道出孤立无援的政权终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规律。

全诗像一部快节奏的历史纪录片,把三国至南北朝时期的战略要地、著名战役、政权兴衰浓缩在八句诗中。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穿透历史的清醒——无论多么精彩的谋略或英勇的战斗,在历史洪流面前都显得渺小。这种对历史规律的洞察,至今仍能引发我们对现实国际关系、地缘政治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