樗庭为同年丁敬夫先翁赋

江水西来深复深,老翁江上看浮沈。
也知渴饮止满腹,时取津津浇杏林。
人将杏花比仙岛,花实长春雨露好。
翁言吾庭更有樗,百年欲与吾俱老。
万丈丝纶收钓竿,倚樗长啸摇金山。
庭中步影苍苔滑,感慨人间行路难。
路难祇应樗下息,忽见新槐长百尺。
车盖亭亭荫道旁,树木真为人爱惜。
世人疑天感应迂,钻核能留杏一株。
槐阴写入樗庭卷,始信阴功果有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翁在江边的生活,通过对比杏树和樗树(臭椿树)的意象,表达了人生智慧。

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前八句写老翁在江边的生活。他像钓鱼一样看透世事浮沉,虽然知道喝水只需解渴,但还是会用心浇灌杏林。人们把杏林比作仙境,但老翁却说自家庭院里的樗树才是陪伴自己到老的伙伴。

2. 中间六句用对比手法展开。老翁收起钓竿,倚靠樗树长啸,感慨人生艰难。他认为面对困难时,不如在樗树下休息。这时突然发现新长出的槐树已有百尺高,为路人提供阴凉。

3. 最后六句点明主旨:世人觉得天道感应不靠谱,但就像保留一颗杏树、画下槐树荫影这样的小事,恰恰证明了善行终有回报。樗树看似无用却最长久,暗示朴实无华的生活智慧。

诗歌的亮点在于:
- 用杏树(象征世俗追求)和樗树(象征朴实生活)的对比,展现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 "百年欲与吾俱老"这句生动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结尾用槐树成荫的自然现象,巧妙印证"善有善报"的道理

全诗语言朴实却意味深长,通过日常景物揭示生活真谛:不必追求光鲜亮丽,像樗树那样踏实活着,反而能收获最持久的幸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