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晦庵壁间韵

着壁骊珠五月寒,行人到此泣阑干。
亭前好景慵回首,恐跨征鞍不得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旅人在驿站停留时的复杂心情,用浅白的语言传递了深沉的离愁。

前两句"骊珠挂在墙上透着五月的凉意,路过的人在这儿靠着栏杆哭泣",通过"骊珠"(驿站墙上的装饰)和"五月寒"的对比,营造出反常的凄冷氛围。行人哭泣的细节暗示这里可能是离别之地,让读者感受到沉重的离愁。

后两句"亭前美景懒得回头看,怕上了马就再也看不见",用直白的口语道出主人公矛盾心理:既贪恋眼前美景,又不得不继续赶路。"恐跨征鞍"这个动作描写特别生动,把那种依依不舍又不得不走的纠结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驿站停留场景写出了新意,用"懒得看"反衬"其实很想看",用"怕看不见"突出内心的留恋。这种欲言又止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舍不得走"更有味道,让每个有过离别经历的人都能感同身受。

陈宓

(1171—1230)宋兴化军莆田人,字师复,号复斋。陈定弟。少从朱熹学。历泉州南安盐税,知安溪县。宁宗嘉定七年,入监进奏院,上书言时弊,慷慨尽言。迁军器监簿,又上言指陈三弊。出知南康军,改南剑州,救灾济民,多有惠政。后以直秘阁主管崇禧观。有《论语注义问答》、《春秋三传抄》、《读通鉴纲目》、《唐史赘疣》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