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栖霞山的灵秀风光和悠久历史,充满禅意和怀古之情。
首联"江左誇灵胜,开山自朗师"说栖霞山是江南著名的灵秀之地,最早由朗师和尚在此开山建寺。用"誇"字突出这里的美景确实值得夸赞。
颔联"烟霞栖古佛,风雨护残碑"写云雾缭绕的山中供奉着古老佛像,风雨中仍能看到残存的古碑。这两句把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巧妙融合,"栖"和"护"两个动词用得特别生动。
颈联"石室千身幻,铢衣六代遗"描写山中的石窟佛像历经岁月,衣饰还保留着六朝时的风格。"千身幻"既写佛像众多,也暗示世事变迁如梦幻。
尾联"徵君不可迹,何处结茅茨"表达诗人想在此隐居却找不到合适地方的感慨。"徵君"指隐士,诗人说连古时隐士的踪迹都找不到了,自己又能在哪里搭建茅屋隐居呢?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通过云雾、古佛、残碑等意象,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诗人将眼前景物与历史典故相结合,既赞美了栖霞山的自然人文之美,又抒发了对时光流逝、隐逸难求的怅惘之情。语言简练却意境深远,读来让人感受到山水之间的禅意与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