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姊丁节母八十寿令子修远来乞诗

吾家贤姊丁节母,年二十七称未亡。
是时殉夫势不可,有儿在抱姑在堂。
夫之两弟尚小弱,形影相傍何伥伥。
妇供子职母兼父,兄道亦以丘嫂当。
皇天欲贞苦节苦,一一艰瘁教亲尝。
妆贫固已少簪珥,时绌又复罹凶荒。
泪流继血食有指,骨尽吸髓炊无粮。
秋看乌哺感鱼菽,春睹燕乳怜秕糠。
晨㫪宁资相杵力,夜绩肯借邻檠光。
全家仰俯赖操作,母不自白旁人伤。
阿婆下世两叔娶,寡鹄矢志孤雏偿。
父遗一经课使读,世业克绍孙成行。
乾坤岂终靳雨露,松柏要必经冰霜。
蓼荼茹尽蔗味出,佳境渐入今方将。
母年八十儿六十,白须綵袖前称觞。
中秋节近风物爽,桂树蔌蔌飘天香。
月中之兔为捣药,长生会得仙娥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坚强女性丁节母的一生,用平实的语言歌颂了她的坚韧与母爱。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一一艰瘁教亲尝")介绍了丁节母27岁守寡时的处境:抱着年幼的孩子,要照顾年迈的婆婆,还要抚养丈夫的两个弟弟。她一个人承担了母亲、父亲、兄长的多重角色,尝尽人间艰辛。

第二部分("妆贫固已少簪珥"到"世业克绍孙成行")具体描写了她经历的苦难:家境贫困买不起首饰,遭遇灾荒时甚至要啃骨头充饥。但她依然坚持劳作,白天舂米,夜晚纺织,靠自己的双手养活全家。等婆婆去世、小叔子们成家后,她专心培养儿子读书,最终子孙满堂。

第三部分(最后十句)描写苦尽甘来的场景:80岁的丁节母终于过上好日子,60岁的儿子穿着彩衣为她祝寿。临近中秋的桂花香中,诗人用月宫玉兔捣仙药的典故,祝福这位母亲健康长寿。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的生活细节(啃骨头、舂米、纺织)让读者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艰辛
2. 通过前后对比(从"泪流继血"到"白须彩袖")突出主人公的坚韧品格
3. 结尾的中秋场景既点明祝寿时间,又用神话典故送上美好祝愿,显得温馨动人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在讲述一个邻家故事,但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叙述,让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