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鸣四章(二○○八)

呦呦鹿鸣,河水瀯瀯。
何人斯,褧衣如明,鼓簧吹笙。(一章)
呦呦鸣鹿,河水如哭。
何人斯,栖彼乔木,食他人谷。(二章)
鹿鸣呦呦,河水载舟。
何人斯,飨斯觥觓,招侣引俦。(三章)
鹿鸣不已,河水清泚。
何人斯,中冓有耻,戕我稚子。(四章)

现代解析

这首《鹿鸣四章》用鹿鸣起兴,通过四章递进展开,暗含对社会现实的讽喻。全诗语言凝练,意象鲜明,表面写鹿,实则写人。

第一章以欢快场景开篇:鹿群在河边鸣叫,河水潺潺,有人穿着华服在奏乐宴饮。这里用"鼓簧吹笙"的贵族享乐画面,暗藏后续批判的伏笔。

第二章情绪突变:河水如哭声,暗示美好表象下的阴暗。那些住在高处的"人"(权贵),却吃着"他人谷"——直接点出剥削本质,像杜鹃鸟占鹊巢般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第三章讽刺加深:河水能载舟(喻民众力量),而权贵们用酒食(觥觓)拉帮结派。"招侣引俦"四字活画出官场结党营私的丑态。

第四章达到批判高潮:清澈河水反衬出"中冓有耻"(内室丑事),最终揭露他们"戕我稚子"的暴行——伤害弱小者。最后两句如匕首直刺,将伪善者的残忍本质暴露无遗。

全诗艺术特色在于:
1. 每章以"鹿鸣"和"河水"起兴,自然意象与人事批判紧密交织
2. 通过"何人斯"的重复质问,增强批判力度
3. 语言看似古朴实则锋利,如"食他人谷""戕我稚子"等句直指要害
4. 情绪从含蓄到激烈,最终爆发,具有强烈感染力

本质上,这是首披着《诗经》外衣的现代讽喻诗,借古讽今地揭露权贵阶层的虚伪与残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