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闻席大光陈去非诸公将至作诗迎之

五年避地走穷荒,岭海江湖半是乡。欢喜闻君俱趣召,衰颓如我合深藏。

晓寒已静千山瘴,宿雾先吞万瓦霜。日日江头望行李,几回驱马度浮梁。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在偏远地方流亡五年后,听说老朋友们即将来访的喜悦心情。

前四句说:我在荒凉地方躲了五年,大半个中国都成了我的流浪地。听说你们都被朝廷召用(暗示朋友们仕途好转),而我这样落魄的人就该继续躲着。这里用对比手法,既为朋友高兴,又自嘲处境。

中间两句写景:早晨寒气驱散了山里的瘴气,夜雾吞没了屋顶的白霜。看似写天气转好,实际是比喻政治环境可能有所改善,自己等待的时机将至。

最后两句最生动:天天到江边张望你们的行李(指行装),好几次忍不住骑马冲过浮桥去迎接。这种急切等待的画面,把对友情的渴望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妙在:
1. 用"躲了五年"这种大白话写流亡之苦
2. "天天去江边看"这种生活化细节展现期盼
3. 天气描写暗含时局变化
4. 最后骑马冲桥的冲动,把文人重逢的喜悦写得像热恋约会

普通人读来能感受到:久别老友即将重逢时,那种坐立不安的期待感,以及对自己落魄境遇的苦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