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故乡四川的思念,以及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四句是回忆梦境:作者梦见自己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从湖南岳阳一直回到四川瞿塘峡。两岸高耸的悬崖夹着秋天的天空,中间是碧绿的江水。这里用"束"字形容悬崖夹江的景象很生动,就像用绳子捆住天空一样。
中间四句写江水的不同状态:平静时江水缓缓流淌,暴怒时却能掀起千丈巨浪。这其实是在比喻人生的起伏——有时平顺,有时坎坷。作者想寻找某个重要的人("君"),却始终找不到,只能望着江水泪流满面。这里的"君"可能是故人,也可能是某种人生理想。
最后两句是感慨: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改变(比如离乡、错过重要的人),而未来的事情又难以预料。这种对命运无常的感叹,让整首诗在思乡之情之外,又多了一层人生哲理的深度。
全诗用长江的意象贯穿始终,既是实写四川的风景,也暗喻人生的波澜。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把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自然融合在一起。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