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田园生活场景,充满宁静与自在的韵味。
前两句写清晨的乡村风光:沿着河湾绿树转弯处,听到鸡叫声,从栏杆俯看,柳树外的山色明亮清新。这里用鸡鸣、绿树、柳外山色勾勒出宁静的乡村晨景。
中间四句通过对比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的向往。"京洛涨尘"指京城喧嚣,衣服都沾满尘土变黑;"邯郸炊黍梦"用典故表达对功名富贵的幻灭感。而与之对比的是眼前的美好:石榴皮正好用来题诗,竹叶青酒能助兴,这些简单事物反而让人感到快乐。
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要在这里置办一间小屋养老,和孙辈一起谈论春耕农事。这展现了诗人向往的晚年生活图景——远离官场,享受天伦之乐和农耕之趣。
全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景物描写和两种生活的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单朴实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返璞归真的生活之美。
张镃
张镃(1153—1221?)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南宋文学家,先世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寓居临安(现浙江杭州),卜居南湖。出身显赫,为宋南渡名将张俊曾孙,刘光世外孙。他又是宋末著名诗词家张炎的曾祖,是张氏家族由武功转向文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