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晚景图,用日常可见的景物传递出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
开篇"浦溆春初满"像用广角镜头拍下春水初涨的河岸,水面几乎要漫到岸边。"风烟晚不销"则捕捉到黄昏时分水汽氤氲不散的朦胧美,像给画面蒙上一层薄纱。
中间四句是精妙的动态特写:人们横举酒杯穿过桥洞,小船轻巧地划过半开的桥栏,新生的莲叶钻出浮萍水面,藤蔓从树腰垂落。这些细节充满生活气息,特别是"泛杯横截窦"这个动作,把古人泛舟饮酒的雅趣表现得活灵活现。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在这没有惊涛骇浪的平静水域,船桨可以轻松划动。这既是实写湖面平静,也暗喻诗人向往远离纷争、恬淡自适的心境。全诗就像一组流动的风景镜头,把平凡的水乡生活写出了诗意。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