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水月洞

铁崖万仞,鬼斧所凿。
长啸一声,白云惊跃。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险峻奇绝的山峰景象,语言简练却充满动感。

前两句"铁崖万仞,鬼斧所凿"用夸张的手法写山势:像钢铁般坚硬的悬崖高达万仞(古代长度单位),这陡峭的山崖仿佛是鬼神用斧头劈凿出来的。这里既突出了山的高峻险恶,又赋予自然景观一种神秘色彩。

后两句"长啸一声,白云惊跃"突然转入动态描写:人在山间一声长啸,竟连白云都吓得跳动起来。这个"惊"字用得妙,把白云拟人化,既反衬出山谷的空旷幽深,又通过声音的震荡效果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全诗短短十六个字,却包含了三个层次:先写静景(山崖),再写声音(长啸),最后通过白云的"惊跃"把景物和人的活动联系起来。这种写法就像现代电影的镜头语言——先给个险峰的特写,然后收录一声回荡的呼喊,最后镜头拉远拍到被惊动的云海,画面感极强。

最有趣的是,诗人没有直接说山有多高、谷有多深,而是用"白云惊跃"这个意外反应来侧面烘托,让读者自己想象这个场景的壮观。这种留白的艺术手法,比直白地描写更能引发读者的联想。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