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书所见次姜中书立纲韵

千百饥民走渡河,为闻齐鲁麦苗多。
不知亦被连年旱,了却公私有几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酸的灾民逃荒图。开头两句用白描手法,直接展现成百上千的饥民渡河逃荒的场景——他们听说山东一带麦苗长势好,便拖家带口前去求生。后两句笔锋一转,揭示了更残酷的真相:这些饥民不知道,他们向往的齐鲁大地其实也遭受着连年干旱,就算逃到那里,最终能活下来的又有几个呢?

诗人通过"千百饥民"与"了却几何"的强烈对比,像用镜头记录了灾民的绝望:前路是未知的灾难,身后是已无退路的绝境。最打动人的是"不知"二字,既写尽灾民盲目求生的辛酸,又暗含诗人对现实的愤懑——官府根本没有告知百姓真相,任由他们在希望与绝望间徒劳奔波。全诗就像一帧泛黄的老照片,把古代底层人民"逃荒逃成绝路"的悲剧永远定格在文字里。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