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两次去栖霞山的不同心境,以及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第一次去栖霞山时(前岁),看到茂盛的青草反而觉得伤感(萋萋怨芳草)。第二次去(今岁),听到欢快的鸟叫声却感到开心(恰恰欣黄鸟)。这说明同样的风景,心情不同感受就完全不同。
作者用两个历史人物作比喻:江总持代表世俗官员,明僧绍代表隐士。暗示自己从官场生活转向隐居生活。他说这种分别心(对事物贴好坏标签的习惯)让美丽的山色都显得"变丑"了。
接着点出核心思想:当官还是隐居都不重要(出处何足言),关键是要看透生死这个人生根本问题(生死尚未了)。最后说要想明白这个终极问题,应该去请教通达的达观法师。
全诗用爬山看风景的日常经历,带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外在境遇不重要,重要的是破除执念、看透生命本质。语言朴实但意蕴深远,把禅理融入生活细节中,读来亲切又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