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书屋顺治丙戌燬于火瓦砾之场长养茨棘垂四十年比方有事于垦辟既惜地力且以习僮仆之勤焉用东坡七首韵与润木同作 其四

陶家有田园,三径忍就荒。
篱落缺粗补,东西互相望。
丛牙覆块生,一片苍云苍。
地力久不效,新萌必繁昌。
未饱啄粟鳸,先防踏蔬羊。
望腹聊忍饥,先畴胡敢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在自家荒废多年的西园书屋重新开垦时的所见所感,充满生活气息和人生智慧。

前四句像一组镜头:陶渊明式的田园生活虽已荒芜,但主人仍坚持修补篱笆,让东西两边的菜地能互相守望。这里"互相望"用得特别生动,把菜地拟人化了,仿佛两块地像老邻居般彼此照应。

中间四句展现土地的生命力:杂草像苍云般覆盖土块,看似荒凉,但作者相信只要重新耕种,土地一定会焕发新生。这种对自然的信任特别打动人,就像现代人重新打理荒废的花园时那种期待。

后四句最有意思,写出了农夫的智慧:粮食还没成熟要防鸟偷吃,菜苗刚长出来要防羊践踏。最后两句特别朴实深刻——饿着肚子也要守住祖辈传下的田地,这种对土地的坚守,和现代人"再难也要守住老家房子"的心情是相通的。

全诗妙在用种菜这件小事,写出了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那些防鸟防羊的细节,就像今天我们在阳台种菜要防猫防虫一样亲切。诗人把四十年的荒芜写得充满希望,把辛苦的农活写得充满诗意,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特别珍贵。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