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

鸣笳驱易水,扬旆指桑乾。
将令如汤火,敢嗟行路难。
前锋并蓟队,掎捔总邯郸。
神臂中坚砮,长蛇八阵蟠。
奇兵工炮石,健士斗熊狻。
已尽三韩境,将夷五部坛。
挏酒杯倾乳,征衣浣雪寒。
李苏伤别处,来往几曾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气势磅礴的边塞征战,用充满力量感的画面展现了将士们出征的豪情。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四句)是出征场景:军队在易水边吹响号角,战旗直指桑干河。军令严苛如烈火,士兵们毫无怨言地踏上艰险征途。这里用"汤火"形容军令,突出军纪严明;"敢嗟"二字则反衬出将士的勇毅。

第二部分(中间八句)描写战场雄姿:前锋部队在蓟城集结,主力从邯郸包抄。强弓硬弩组成铜墙铁壁,阵法如长蛇般灵活多变。士兵们熟练操作投石机,像与猛兽搏斗般勇猛。这里用"熊狻(suān)"比喻敌人凶悍,用"八阵蟠"展现阵法精妙,充满动态画面感。

第三部分(后六句)写战后场景:军队已征服三韩(朝鲜半岛),即将平定北方五部。庆功时痛饮马奶酒,征衣上还带着塞外风雪。结尾用李陵、苏武的典故,暗示将士们早已看惯生死别离,凸显战争的残酷与军人的豁达。

全诗亮点在于: 1. 动词运用极具冲击力,"驱""扬""斗""倾"等字让画面活起来 2. 比喻新颖,把军令比作滚烫水火,把敌人比作猛兽 3. 通过"雪寒""伤别"等细节,在豪迈中透出苍凉 4. 最后用历史典故收尾,给征战故事增添厚重感

这种诗不刻意写悲情,而是用饱满的笔触展现军人直面艰险的豪气,就像用铜琵琶弹奏的塞外战歌,充满金属质感的铿锵韵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