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女孙可佳

九龄书大字,诗句忆少陵。
汝亦始是岁,十三小有成。
遂蒙时贤奖,挥毫逐群英。
坛坫曾对客,名字闻东瀛。
书娴左右手,尤为众所惊。
吾恐汝骄傲,器小因易盈。
吾恐汝怠忽,涂抹失典型。
还当攻篆隶,今古草兼并。
作书须学问,否则俗且伧。
学为书之神,学富笔纵横。
学为书之骨,骨立书峥嵘。
判然雅与俗,优劣识者评。
吾望汝勤学,写作同竞竞。
国家方培材,努力期前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祖父写给孙女可佳的家书,用朴实亲切的语言表达了对孩子书法才华的骄傲和殷切期望。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骄傲与肯定(前八句)
爷爷先回忆杜甫九岁能写大字,夸孙女十三岁就在书法上小有成就。特别提到她获得名家赞赏、名字传到日本、能左右手写字这些亮点,字里行间都是自豪。

2. 担忧与提醒(中间十句)
但爷爷更担心孩子因天赋而骄傲。用"器小易盈"比喻才华像小容器容易满,提醒不要懈怠乱写字丢了传统。建议她继续钻研篆书隶书,强调"学问才是书法的灵魂",没有文化底蕴的字会显得俗气。

3. 鼓励与期许(最后四句)
最后爷爷鼓励孙女保持谦逊勤奋,把写字和学习都认真对待。结合国家重视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希望她把握机遇,未来有更好发展。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既有长辈的温情,又有艺术家的专业指导
- 把书法技巧("笔纵横")和内在修养("书之骨")的关系讲得很透彻
- 用"雅俗对比"等生动比喻,把抽象的艺术标准说得通俗易懂
- 最后把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格局开阔

全篇没有说教感,像是祖孙间促膝长谈,既有对天赋的珍惜,更有对品格的锤炼,展现了中国传统家训的智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