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田渴泷

舟从万峰落,势似一泉飞。片石含风雨,孤帆隐翠微。

畲田随处有,水碓不曾稀。采笋多徭女,提筐谷口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水乡劳作图景,充满动感和生活气息。

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行船的快感——小船从群山中顺流而下,就像一道飞泉冲下山崖。这里"万峰"和"一泉"的对比,既显出山势连绵,又突出水流湍急。

中间四句像一组移动的镜头:先特写溪中岩石被浪花拍打("含风雨"),再拉远看孤帆隐没在青翠山色中;接着展现两岸随处可见的梯田("畲田")和转动的水车("水碓"),这些细节共同勾勒出典型的江南农耕景象。

最后两句聚焦到人物:瑶族姑娘们采完竹笋,提着竹筐从山谷归来。一个"多"字暗示这是日常劳作,"谷口归"的画面充满田园诗意。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通过船行视角,把山水、农事、人物串联起来。语言干净利落,不用生僻字,却能让读者仿佛听见水声、看见山色、感受到劳动的韵律,展现了诗人对平凡生活的诗意捕捉。

屈大均

屈大均(1630—1696)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