镫下作
一镫荧荧光,歘然散数点。
渐远光益多,百道飞电闪。
外环晕几重,著色閒浓澹。
殷红日杲杲,蔚蓝波潋潋。
心知眼前障,欲以一手掩。
五采更交射,不绝始燄燄。
夜梦神告予,妄相去以渐。
草漫投刀圭,最忌弄铅椠。
幻影非有著,真精宜自敛。
譬之泥在水,水澄泥不溓。
又如云掩月,云过月不染。
复其见天心,我圭本无玷。
渐远光益多,百道飞电闪。
外环晕几重,著色閒浓澹。
殷红日杲杲,蔚蓝波潋潋。
心知眼前障,欲以一手掩。
五采更交射,不绝始燄燄。
夜梦神告予,妄相去以渐。
草漫投刀圭,最忌弄铅椠。
幻影非有著,真精宜自敛。
譬之泥在水,水澄泥不溓。
又如云掩月,云过月不染。
复其见天心,我圭本无玷。
现代解析
这首诗《镫下作》描绘了一个人在灯下观察光影变幻时的感悟,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内心与外界的微妙关系。
诗的开头写灯光微弱闪烁,突然散开成几点光斑,逐渐远去后,光线越来越多,像闪电一样交织。灯光周围还有几重光晕,颜色深浅不一,有殷红如朝阳,也有蔚蓝如波光。这些光影变化让诗人意识到,眼前所见可能是虚幻的,他甚至想用手遮住这些光影,但五彩的光芒依然不断闪烁,让他感到困惑。
接着,诗人通过梦境引入更深层的思考。梦中神明告诉他,这些虚幻的现象终将消失,提醒他不要沉迷于表面的幻象("弄铅椠"指沉迷文字或表象),而应回归内心的纯净。诗人用两个生动的比喻来说明这个道理:
1. 就像泥巴混在水里,只要水静下来,泥巴自然会沉淀,水也会恢复清澈;
2. 又像云遮住月亮,云散后月亮依然明亮无瑕。
最后,诗人点明主旨:只要保持内心的澄澈("复其见天心"),就能像无瑕的玉圭一样,不被外界的纷扰污染。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强:用光影、色彩的变化营造出梦幻般的场景;
2. 哲理深刻:通过日常现象揭示"内心澄明才能看清本质"的道理;
3. 比喻贴切:用泥水澄清、云月关系等常见事物,让抽象哲理变得易懂。
核心思想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不要被表象迷惑,守住内心的纯净,才能看清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