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春日即事

青(四库本作香)阁登临恨已多,可堪(四库本作怜)兰景又妍和。
书囊阅尽应成癖,诗思狂来恐是魔。
玉树芬芳连雾縠,珠栊隐映隔云萝。
鹴裘贳得杨昌酒,度日无悰倚瑟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在春日里的复杂心情,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透露出内心的孤独与苦闷。

首联写诗人登上高楼,本该心情舒畅,却感到"恨已多"——心中积压了许多愁绪。春天兰草盛开的美景("兰景妍和")本应让人愉悦,但诗人却用"可堪"(怎么受得了)表达了一种矛盾心理:美景反而加重了他的忧愁。

颔联写诗人的日常生活:读书读到几乎成瘾("成癖"),写诗时灵感迸发像着了魔。这两句看似写文人雅趣,实则暗示他只能靠读书写诗排遣寂寞。

颈联用华丽的意象描绘周围环境:玉树(可能是开花的树)芬芳,珠帘("珠栊")在云雾藤萝间若隐若现。这些精致描写反衬出诗人孤独的心境——美景无人共赏。

尾联最有意思:诗人典当了名贵皮衣("鹴裘")换酒喝,整天没精打采("无悰")地靠着琴瑟唱歌。这种看似潇洒的行为,实际是用放纵来掩饰内心的空虚。最后"倚瑟歌"的意象,让人仿佛看到诗人借酒消愁、自弹自唱的落寞身影。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表面写春日闲情,实则处处流露孤独。诗人用华美的词藻(玉树、珠栊)反衬寂寞,用放纵的行为(贳酒、狂歌)掩饰苦闷,这种"以乐景写哀"的手法,让惆怅之情更加深刻。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热闹的场合反而感到孤独,这首诗正是把这种微妙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

文彦博

(1006—1097)汾州介休人,字宽夫。仁宗天圣五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庆历七年,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以镇压贝州王则起义,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皇祐三年被劾罢相,出知许、青、永兴等州军。至和二年复相。嘉祐三年,出判河南等地,封潞国公。神宗朝,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元丰六年以太师致仕。哲宗元祐初,因司马光荐,为平章军国重事。五年,复致仕。历仕四朝,任将相五十年。卒谥忠烈。有《潞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