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忠诚之士的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语言直白有力,情感真挚动人。
前两句用大雁传书的典故,写自己迟迟得不到朝廷的召唤("雁足冥冥未报归"),内心痛苦到几乎碎裂却无人知晓。这里用大雁比喻传递消息的信使,暗示诗人渴望为国效力却苦无机会。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诗人的形象:他心中积压着愤懑("一怀愤闷"),两鬓头发都愁得散乱倒垂("两鬓䰐鬖")。喝醉后最爱吟诵诸葛亮慷慨激昂的《出师表》,天生以投降匈奴的李陵为耻。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宁死不屈的气节。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虽然怀才不遇,但庆幸自己身体还强健("筋力犹强健"),依然渴望为朝廷解决纷乱的国事("理乱丝")。这个比喻把复杂国事比作乱丝,既形象又体现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赤诚。诗人像一位不得志的老臣,把满腹牢骚化作铿锵誓言,即使头发愁白了、喝闷酒发泄,最终想的还是为国分忧。这种"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正是这首诗穿越时空依然打动我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