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韬光

石级穿林三百层,层层仄径绕山行。
碍云密竹两旁立,裂地清泉一路鸣。
山意不遮湖水白,钟声疏与暮云平。
月明远别碧天去,尘向丹台寂寞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登山游玩的经历,充满山林野趣和超脱尘世的意境。

前两句写登山过程:石头台阶穿过树林有三百层之多,每层狭窄的小路都绕着山盘旋而上。用"三百层"夸张表现山势高峻,"绕山行"让人感受到山路的曲折。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山间景色:茂密的竹林高耸入云,像要挡住天上的云彩;清澈的泉水从裂开的地缝中涌出,整条山路都回荡着它的欢唱。站在山顶远眺,山峦挡不住远处湖水的白光;寺庙的钟声与傍晚的云霞相互应和。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密竹、湖水白)、听觉(泉鸣、钟声)等多重感官。

最后两句写下山时的感受:明月高悬时告别青山,回到世俗中却感到炼丹台(象征修仙之地)格外冷清。这里用"尘"与"丹台"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山中美景的留恋和对尘世喧嚣的疏离感。

全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交融的美妙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出世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读来仿佛跟随作者完成了一次涤荡心灵的山林之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