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颂九首 其四 六合雷声

旧是匈奴,为并左臂。
今附有德,不与贼子。
并人失恃,求就戮死。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讲述了一个归顺的故事,核心是"归顺正义得新生,负隅顽抗终灭亡"。

前四句通过"旧/今"的强烈对比:匈奴部落过去像宋朝的敌对势力("左臂"喻要害部位),现在归顺了有德之君(宋朝),与叛贼划清界限。这里用"附有德"强调归顺是向往光明,用"贼子"的贬称体现对叛乱者的否定。

后两句用结果说话:失去靠山的并州叛军("并人"),最终只能自取灭亡。"求就戮死"四字很传神,既写出叛军走投无路的窘境,又暗含他们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讽刺。

全诗像一则微型历史寓言,用匈奴归顺的案例说明:顺应时代潮流才能生存发展,顽固抵抗只会自取灭亡。语言干脆利落,像战鼓的节奏,与"雷声"的标题相呼应,充满震慑力。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