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采桑行》用短短25个字,像一记耳光般抽醒了社会的不公。
表面意思很简单:养蚕的人穿不上丝绸,不养蚕的人却绫罗绸缎。长安城里的有钱人,上身锦缎下身绸袄,根本不知道养蚕人的辛苦。
但背后藏着大问题:
1. 赤裸裸的剥削——劳动者反而享受不到劳动成果,就像种地的饿肚子、盖房子的住草棚,这种反差在今天依然存在。
2. 富贵人的麻木——穿丝绸的人甚至不知道蚕丝怎么来的,暗指上层阶级脱离百姓生活,就像现在某些人炫耀奢侈品却对生产线上的工人一无所知。
3. 诗题有玄机——"采桑"是养蚕的第一步,诗人故意用这个辛苦的劳作场景作标题,和诗里"不蚕者得衣"形成强烈对比。
这首诗的厉害之处:
没有直接骂人,只是摆事实,但每个字都在打脸。就像今天拍一张外卖小哥冒雨送餐的照片,配上"顾客说汤洒了要投诉",什么都不用多说,所有人都能看懂其中的讽刺。
现代启示:
作者在1200年前写的现象,今天换个形式依然存在——快递员穿不起他们运送的名牌,代工厂工人买不起自己组装的手机。好的诗歌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永远需要被关注的社会真相。
顾禧
宋吴郡人,字景繁,号痴绝叟。不求仕进,居光福山中,终日闭户读诵,博极坟典。高宗绍兴中郡以遗逸荐,不起,闲居五十年不出,名重乡里。著作甚丰,与吴兴施宿合注苏轼诗,为陆游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