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关

关外多峻岭,岭上矗重关。
往返经嵚崟,龙门复长安。
土木渐平衍,怀来颇宽闲。
山势若却避,逡巡青冥间。
西南接太行,其东亘西山。
层层护神京,隐隐若龙蟠。
居庸最雄长,两壁高巑岏。
峡束四十里,危堞欹云端。
咽喉扼要区,儿孙俯群峦。
忆我初来时,乱石撞奔湍。
石瘦伤马足,湍清惊旅颜。
十步九倾仄,百里千萦盘。
夜宿魂尚悸,晨征气犹啴。
今过成坦途,顿忘登陟艰。
但觉山色佳,松石增苍寒。
涧水循轨流,徐响鸣潺湲。
野屋插山嘴,屋角山花殷。
丛祠结构牢,缘崖峻阑干。
欣览未及毕,南口憩晨餐。
问此何时修,两月倏改观。
皇仁轸商旅,职贡通戎蛮。
况兹来庭者,昆邪暨呼韩。
岂忍令远人,兴嗟行路难。
除道与成梁,令典载《周官》。
帝曰其恤哉,勿惜公帑颁。
至治洽唐虞,德泽岂易殚。
小臣林泉侣,滥窃膺簪冠。
斯游实快意,藤杖穷跻攀。
宇宙富名岳,石室藏金丹。
百未探一二,所惭双鬓斑。
人生几緉屐,浩然发长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通过重重山岭和关卡进入关内的情景。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易懂的现代语言分析:

诗一开始,描绘了关外的峻岭和重重关卡,显示出道路的艰险。诗人经过反复攀登,终于到达了长安。从龙门到长安的路途虽然艰难,但土木平坦的地方也让诗人感到宽慰。山势蜿蜒,仿佛避让行人,青冥之间,景色美不胜收。

诗中的西南方向与太行山相接,东边则是西山,这些山势如龙蟠虎踞,层层护卫着京城。诗人特别描述了居庸关,两壁高耸,峡谷仅四十里,城墙倾斜在云端之上,占据交通的咽喉要道。诗人回忆初次来时,道路艰险,乱石奔流,马都受伤。但现在这条路已经修成了坦途,不再觉得登山的艰难。

接下来的诗句描绘了关内的美景,山色优美,松石苍寒。涧水沿着轨道流淌,发出潺潺的声音。山脚下的野屋和山花点缀其中,丛林中的小祠结构牢固,临崖而建。诗人在南口休息用餐,感叹道路修建的迅速和皇恩浩荡。

诗人询问这条路何时修建完成,仅仅两个月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皇帝关心百姓的出行,尤其是远方的客人。诗人感慨皇帝治理下的盛世如同唐虞之时,德泽深厚。作为一个小官,诗人实际上是一个喜爱山林泉水的隐士,却不得不担任官职。尽管如此,他仍然感到这次游历非常愉快,用藤杖尽力攀登。

最后,诗人感叹宇宙间名山大川众多,自己只是探索了一二,时光已经悄然流逝,双鬓已经斑白。人生如同穿着几双鞋子走过许多路,诗人对此发出深深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关外的艰险和关内的美景,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对皇帝的赞美。通过诗人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旅途的艰辛和欣赏美景的快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