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有一席上听歌作立夏前一日也 其二

絮飞花尽雨冥冥,人在金阊古驿亭。
莫唱春归肠断曲,此声凄切不堪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暮春时节、略带忧伤的听歌场景。

前两句"絮飞花尽雨冥冥,人在金阊古驿亭"勾勒出一幅暮春图景:柳絮飘飞、春花落尽,天空下着蒙蒙细雨,诗人独自坐在苏州古老的驿站亭子里。这里用"絮飞花尽"点明时节已是春末,"雨冥冥"营造出朦胧忧郁的氛围。

后两句"莫唱春归肠断曲,此声凄切不堪听"道出了诗人的心声:请不要唱那些关于春天逝去的伤感歌曲,这些曲调太过凄凉哀伤,让人听了心里难受。诗人用"肠断曲"形容歌曲的悲伤程度,连用"凄切"、"不堪听"强调自己承受不了这样的哀愁。

整首诗通过暮春景物与伤感音乐的相互映衬,表达了诗人对春光易逝的感伤,以及不愿直面离别哀愁的复杂心情。诗人没有直接诉说自己的愁绪,而是通过"请求不要唱悲伤歌曲"这个细节,含蓄地流露出内心的脆弱和伤感,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让情感显得更加真挚动人。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