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问(序) 其七 越酿
扬州之种宜稻兮,越土最其所宜。
糯种居其十六兮,又稻品之最奇。
自海上以漂来兮,伊仙公之遗育。
别黄籼与金钗兮,紫珠贯而累累。
酒人取以为酿兮,辨五齐以致用。
湑镜流之香洁兮,贮秘色之新瓮。
助知章之高兴兮,眼花眩乎水底。
侑谢傅之雅游兮,陶丹府而哦诗。
集群贤以觞咏兮,浮罚觥乎子敬。
指鸣蛙为鼓吹兮,畅独酌于稚圭。
斯越酒之酝藉兮,非宜城中山之比。
矧投醪之醇德兮,能使勇气百倍于熊罴。
客曰旨哉越酿兮,固越俗之所怡。
然自征榷之法行兮,安得薛戎而蠲之。
糯种居其十六兮,又稻品之最奇。
自海上以漂来兮,伊仙公之遗育。
别黄籼与金钗兮,紫珠贯而累累。
酒人取以为酿兮,辨五齐以致用。
湑镜流之香洁兮,贮秘色之新瓮。
助知章之高兴兮,眼花眩乎水底。
侑谢傅之雅游兮,陶丹府而哦诗。
集群贤以觞咏兮,浮罚觥乎子敬。
指鸣蛙为鼓吹兮,畅独酌于稚圭。
斯越酒之酝藉兮,非宜城中山之比。
矧投醪之醇德兮,能使勇气百倍于熊罴。
客曰旨哉越酿兮,固越俗之所怡。
然自征榷之法行兮,安得薛戎而蠲之。
现代解析
这首《越问(序)其七 越酿》用生动的语言赞美了越地(今浙江一带)美酒的独特魅力,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越地好米的来历
诗人先夸越州的土地特别适合种稻米,尤其是糯米的品种占了六成,其中有一种神奇的稻米据说是从海上漂来的"仙种"。这些米颗粒饱满像金钗、紫珠一样漂亮,为酿酒提供了顶级原料。
第二部分:越酒的酿造与风雅
用这些好米酿出的酒清澈香醇,装在青瓷酒瓮里格外诱人。诗人列举了四位历史名人饮酒的趣事:贺知章喝得眼冒金星,谢安带着酒助兴写诗,王羲之等文人雅士聚会罚酒,孔稚圭独自对蛙饮酒自得其乐——说明越酒既能助兴雅集,也适合独酌。
第三部分:越酒的精神力量
诗人骄傲地说越酒比当时有名的宜城酒、中山酒更醇厚,特别提到越王勾践"投醪劳师"的典故:当年越王把酒倒进河里让士兵共饮,激发军队斗志。最后借客人之口感叹:虽然越酒这么美味,但现在的酒税太重,真希望有个像唐代薛戎那样的好官来减免税负。
诗歌亮点:
1. 用"金钗""紫珠"等具体比喻让读者直观感受米的优质
2. 通过四位名人的饮酒场景,展现越酒在不同场合的魅力
3. 结尾巧妙转折,从赞美酒升华到对民生问题的关切
4. 全篇充满地方自豪感,把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自然融合
核心情感:诗人表面写酒,实则借酒表达对家乡物产的自豪和对百姓负担的同情,这种"以物寄情"的手法让诗歌既有生活气息又有思想深度。
孙因
庆元慈溪人。孙梦观兄。理宗宝庆二年进士。仕至朝请大夫。晚年隐居四明山。博综古今,善属文,尝采会稽遗事作《越问》,以补王十朋《风俗赋》之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