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使事泊棠阴时三弟皆在京师二首 其二

泊船棠阴下,滩水清且浅。
回首望孤城,浮云一何缅。
久留非吾意,欲去犹缱绻。
驰心故人侧,一望三四反。
萧萧东堂竹,异日留息偃。
无恩被南国,疑此行当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泊船在棠阴下的场景,以及他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和内心的矛盾情感。

前四句写景:诗人把船停在棠阴下,看到滩水清澈而浅。回头望向孤城,只见浮云遥远缥缈。这里用"孤城"和"浮云"营造出一种孤独、遥远的氛围。

中间四句抒情:诗人说自己并不想在此久留,但真要离开时又依依不舍。他的心早已飞向远方的故人,频频回首眺望。"三四反"这个细节生动表现了诗人反复张望的样子。

后四句表达更深层的感慨:诗人想到东堂的竹林,希望将来能在那里休憩。但现实中自己未能在南方有所建树,担心此行可能无功而返。"无恩被南国"暗示了诗人对自己仕途的忧虑。

全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将眼前景、心中情和人生感慨自然融合。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既想离开又舍不得的矛盾心理,以及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这些都是普通人也能体会的情感。诗人用"滩水清浅"、"浮云缥缈"等意象,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