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少司寇梅国刘公祠

丁年予度岭,公已蚤归休。
旅馆回光盻,林园表宴游。
每闻诸士论,实许五臣流。
富国卑为晏,精忠更是刘。
深衷劳奏疏,雅量镇沉浮。
献纳趋宸扆,班司近冕旒。
不鸣羞仗马,遂去伴江鸥。
田宅贫萧相,朝廷老沈侯。
蒲轮将下日,梁木已先秋。
伏腊村翁走,碑铭太史留。
何人哀北海,有客哭西州。
寂寞祠前路,空瞻庾岭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拜访已故官员刘公的祠堂时写下的感怀之作,通过今昔对比和细节描写,表达了对刘公高尚品格的敬仰和物是人非的怅惘。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初识印象(前四句):回忆年轻时初次见到刘公的情景。当时作者刚来岭南,刘公已退休归隐,但仍在林园设宴招待客人,目光炯炯有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2. 品格赞颂(中间十二句):用多个典故盛赞刘公的为官之道。说他像古代贤臣一样忠诚能干,治国能力堪比名相晏婴,忠心超过名将刘姓忠臣。在朝堂上敢于进谏,面对官场起伏又保持气度。最终因不愿做沉默的"仗马"(比喻唯唯诺诺的官员)而辞官,甘于清贫像萧何、沈约那样过着简朴的退休生活。

3. 逝世哀思(随后四句):写到朝廷刚要重新启用刘公("蒲轮"指迎贤车驾)时,他却像突然倒塌的房梁般去世了。如今只有村民按节气来祭祀,史官为他刻写碑文。

4. 睹物思人(最后四句):用"北海""西州"两个典故,暗示自己像古人悼念知己一样怀念刘公。望着祠堂前冷清的小路和远处的庾岭山峰,空留无限追思。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仗马""江鸥"等生动比喻,把官场规则与隐士情怀说得通俗易懂
- 通过"目光炯炯""村民祭祀"等细节让历史人物形象鲜活
- 结尾的寂寞山路与岭头余晖,营造出悠长的怀念氛围
- 虽然用典较多,但每个典故都紧扣主题,共同构建起对清廉官员的立体赞颂

作者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具体场景的今昔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对正直官员的敬重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