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桐柏崇道观的道观,充满了神秘的道教色彩和仙家意境。
前两句写这座道观的历史底蕴:古代贤人曾在山洞石壁上题字,观中的高台上珍藏着道家始祖老子(伯阳)的经典。这里用"伯阳经"代指道教典籍,暗示道观的正统地位。
中间四句用瑰丽的意象展现道观的神奇景象:碧蓝的海面上仙船往来,金色的晚霞永不消散("夜不扃"指夜晚也不关闭),炼丹炉里炼着能让人成仙的九转金丹,台阶上布满了象征吉祥的六符星象。这些描写既展现了道观的超凡脱俗,也暗含对道教炼丹修仙的描写。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捷径(指投机取巧的修仙方式)并非修道真谛,真正的修行需要深入探索。这里的"深游浅死庭"可以理解为:只有深入修行的人,才能在看似危险的修行之路上安然无恙。诗人通过道观的景象,实际上是在探讨修道的真谛。
全诗用仙气飘飘的意象,把一座道教圣地的神秘与庄严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蕴含着对修道本质的思考,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
葛闳
(1003—1072)宋建德人,字子容。仁宗天圣五年进士。为大理评事,知信州上饶县,徙知蒙州,转殿中丞、太常博士、通判常州。皇祐中知江阴军,以募得粟二万斛大浚运河,长四十里。有《治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