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紫绶尚书印,朱輧丞相车。登朝身许国,出阃将辞家。
不惮炎蒸苦,亲尝走集赊。选徒军有政,誓卒尔无哗。
帝乐风初起,王城日半斜。宠行流圣作,寅饯照台华。
骑历河南树,旌摇塞北沙。荣怀应尽服,严杀已先加。
业峻灵祇保,功成道路嗟。宁如凿空使,远致石榴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尚书(高级官员)奉命出征边塞的场景,展现了忠君爱国、威严出征的豪情,同时暗含对和平的向往。

逐句解析:

1. 荣耀出征: 开头用“紫绶”“朱輧”这些象征高官显贵的物品,突出尚书的尊贵身份。他放弃安逸的朝堂生活,主动请缨奔赴边疆,体现“许国”的忠诚。

2. 不畏艰辛: “不惮炎蒸苦”直接说出边疆环境的恶劣——酷热难耐,长途跋涉。但尚书毫不畏惧,亲力亲为整顿军队,纪律严明(“选徒军有政”),士兵们也士气高昂(“誓卒尔无哗”)。

3. 盛大的送别: 皇帝用音乐和诗篇为他送行(“宠行流圣作”),百官在亭台设宴饯别(“寅饯照台华”),场面隆重,体现皇帝对这次出征的重视。

4. 边疆的壮阔: 诗人想象尚书骑马穿越中原,旗帜在塞北风沙中飘扬的景象,用“河南树”“塞北沙”的对比,突出征程的遥远和边塞的苍凉。

5. 威严与功业: “荣怀应尽服”说尚书恩威并施,让人心悦诚服;“严杀已先加”则暗示军纪严明,对违令者绝不姑息。他保卫疆土的功业,连神灵都会庇佑(“业峻灵祇保”),百姓也会赞叹(“功成道路嗟”)。

6. 对和平的向往: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与其像张骞(“凿空使”)那样开拓西域带回石榴花,不如用文治武功换来真正的和平安宁。这里用石榴花象征异域的物产,暗指战争带来的短暂利益不如长治久安。

整体赏析:

这首诗用华丽的辞藻和生动的画面,歌颂了尚书忠勇为国、舍家为国的精神。诗中既有出征的豪迈,也有对和平的渴望,展现了盛唐时期文人积极入世、建功立业的情怀,也反映了人们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王翰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