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高僧(或修行者)临终时的庄严场景,语言简练却充满禅意。
前两句"书偈毕跏趺而逝"像电影镜头般展现:主人公写完人生最后的诗偈后,以佛教打坐的姿势(跏趺坐)安详离世。这个画面传递出修行者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不迫,暗示其已参透生死,达到超脱境界。
后两句"都知王太尉随即敷"看似平淡,实则暗含深意。"都知王太尉"可能是位高权重者,他"随即敷"(立即安排后事)的举动,与修行者的超然形成对比,暗喻世俗权力在生死面前终究无能为力。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生命态度的碰撞:一边是修行者"坐着走"的潇洒自在,一边是权贵忙着料理后事的世俗应对。通过这种对比,诗歌悄悄告诉我们:真正的生命智慧不在于外在地位,而在于内心对生死的觉悟。短短四句,既是一幅生动的往生图,也是一则发人深省的禅理小品。
释慧开
释慧开(一一八三~一二六○),号无门,俗姓梁,杭州(今属浙江)人。宁宗嘉定十一年(一二一八),入住湖州报因禅寺。后历住隆兴府天宁寺、黄龙崇恩寺、平江府灵岩显亲崇报寺、隆兴府翠岩广化寺,再住黄龙崇恩寺,镇江府焦山普济寺、平江府开元寺、建康府保宁寺、开山护国仁王寺。理宗淳祐七年(一二四七),入朝起居奉旨。景定元年(《西天目山志》作四年,误)卒,年七十八。为南岳下十八世,月林师观禅师法嗣。有《无门慧开禅师语录》二卷、《禅宗无门关》一卷,均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