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孤独的人在黄昏时分的愁绪,画面感很强,像一部微电影。
上片(前四句)是环境描写:夕阳西下,乌鸦飞回远处的树上。寺庙的钟声在暮色中回荡,却无人倾听。这里用"鸦带斜阳"的动感画面,配合无人听的钟声,营造出孤寂的氛围。后两句直接写内心:白昼与愁绪一样漫长,心灰意冷连香也懒得点,月光冷冷地照着紧闭的竹门。
下片转入回忆:手中画着青山吴苑路的团扇(可能是纪念品),即使贴身携带,也梦不到那个地方。想起当初在西池分别时,红手帕擦不干的眼泪,连路边的粉色莲花都仿佛在替人哭泣。这里"粉莲啼路"的拟人手法特别生动,把离别伤痛具象化了。
全词妙在三个层次:眼前的孤寂黄昏(鸦、钟、冷月)→手中的纪念物(画扇)→记忆中的离别场景(红绡、粉莲),时空自然切换。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物是人非"的怅惘:钟声依旧却无人听,画扇犹在却梦不回,连莲花都记得当初的眼泪。这种借景物说心事的写法,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可见可感。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