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炎炎夏日在溪边亭子里的所见所感,通过生动的自然画面和细腻的感受,展现了夏日特有的氛围和诗人的心境。
前两句写正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溪边的亭子被绿树环绕。这里用"羲轮"代指太阳,"烁炎威"形容阳光灼热,而"匝翠微"则描绘出亭子被绿荫包围的清凉感。
中间四句用四个生动的画面展现夏日溪边的景致:野外的水泽中蒲草长得又高又密,像城墙一样;破旧的墙边长满老苔藓,像披着苔衣;傍晚时分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停留;受惊的鸟儿掠过水面飞走。这些画面既有静态的植物,也有动态的昆虫和飞鸟,共同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夏日图景。
最后两句写诗人感受:一阵大风吹来,带走了身上的燥热。面对这样的自然美景,诗人对那些富贵人家追求锦衣玉食的生活已经毫无兴趣了。这里"高门"指富贵人家,"轻肥"指华美的衣服和丰盛的食物。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描写,展现了夏日自然的生机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诗人用生动的画面和真切的感受,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个清凉的溪边亭子,感受到夏日里难得的惬意与宁静。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