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战城南
结陈背南河,指顾望城北。冠军申号令,谓彼是劲敌。
今朝一战在,有国与无国。但得社稷存,此命不足惜。
风云为动色,士卒为感激。奇正遽雷合,横冲奋霆击。
雌雄势未决,忽忽日将匿。以剑指羲和,挥戈呼天日。
天地有情时,敢乞饶一掷。貔虎张空弮,搏战到昏黑。
忽焉如海泄,声震裂区域。对面不见人,何许不追袭。
平明案战所,涧壑尽平碛。毕贺雪前耻,有力于王室。
拜诏未央宫,哀恳辞封邑。五湖旧烟景,先师有遗迹。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决定国家存亡的激烈战斗,充满了悲壮感和英雄气概。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战场上的壮烈 开头直接进入战斗场景:军队背靠南河布阵,将军(冠军)发出号令,强调这是生死存亡之战。"有国与无国"的对比凸显了背水一战的决心。士兵们被"社稷存亡"的大义感召,连风云都为之变色。诗中用雷霆、海啸等自然力量比喻战斗的狂暴,特别是"以剑指太阳"的夸张动作,生动展现了将士们与时间赛跑的悲壮。
2. 战斗的惨烈与胜利 战斗从白天持续到黑夜,双方僵持不下。诗人用"貔虎(猛兽)张空弓"的意象,表现士兵们即使武器耗尽仍徒手搏斗的惨烈。最终敌军如洪水溃退,胜利来得震撼——天亮后发现山沟都被尸体填平了。这里没有直接描写血腥,但通过环境变化让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3. 英雄的淡泊 胜利后将军拒绝封赏,选择归隐五湖。这个反转很有意思:前文浴血奋战是为国,后文辞官是为坚守本心。提到"先师遗迹"暗示他追求的是精神传承而非功名利禄,使英雄形象更加立体。
全诗最动人的是两种力量的交织:一方面是"天地为之动容"的宏大战争场面,另一方面是将军"不要封地只要心安"的个人选择。这种对比让我们看到,真正的英雄既是国家的捍卫者,也是自己内心的主人。诗中"但得社稷存"到"辞封邑"的转变,正是对"为何而战"的深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