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溪道中

晚出城西门,循墙过南境。
夏桥日沉辉,沈店月成影。
纳纳川路遥,聒聒水声冷。
攲枕拥衾裯,乐此寒夜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傍晚出城漫步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传递出宁静自得的意境。

前四句是"移动镜头":太阳西沉时,诗人从城西门出发,沿着城墙走到城南。走过夏桥时看到夕阳余晖,经过沈店时月光已在地上投下影子。这里用"日沉辉"和"月成影"的对比,巧妙展现了黄昏到入夜的时间流逝。

五六句转为"环境特写":宽阔的河岸小路延伸向远方,耳边是潺潺流水声,却带着寒意。诗人用"纳纳"形容道路的绵长,"聒聒"模拟水声的清脆,两个叠词让画面立刻生动起来。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回家后斜靠枕头、裹紧被子,反而格外享受这漫长的寒夜。这种"以冷写暖"的手法很精妙——正因为户外寒冷,室内的温暖才更显珍贵。一个"乐"字,道出了诗人安于平淡、善于发现生活小确幸的人生态度。

全诗就像一部迷你纪录片,记录着从黄昏到入夜的寻常片段,却在平凡中捕捉到诗意。诗人没有刻意抒情,只是如实记录眼中的光影变化、耳中的自然声响,最后回归到温暖的被窝,这种真实感反而让读者产生共鸣。我们每个人不都经历过这样简单却满足的时刻吗?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