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朱生词

塾南祠堂鸳瓦碧,塾南父老相叹息。
叹息朱郎谁复如,二十书生已庙食。
忆昨前村喧鼓鼙,天昏日落豺狼驰。
苍茫野哭走儿女,黯淡杀气冲潢池。
朱郎此时挺身出,凭陵大叫探虎窟。
郦生掉舌机已危,杲卿骂贼死不屈。
古来壮士思解纷,朱郎救焚翻自焚。
宝剑精光忽夜蚀,乾坤谁与清妖氛。
湘水村童击鼍鼓,共采幽兰荐芳醑。
英魂时驾黄隺来,祠下松杉泣风雨。

现代解析

这首《哀朱生词》讲述了一个年轻书生朱郎为保护乡亲而英勇牺牲的故事,充满了悲壮与崇敬之情。

诗词开篇描绘了祠堂碧瓦下父老们叹息的场景,暗示朱郎虽年仅二十却已受人祭奠。接着用"豺狼驰"比喻凶残的敌人来袭,天色昏暗、百姓逃难的画面感很强。就在这危急时刻,朱郎挺身而出,像深入虎穴的英雄,明知危险仍大声呵斥敌人。

诗中用两个历史典故作比:郦生(汉代说客)靠口才周旋却仍遇险,杲卿(唐代忠臣)骂贼宁死不屈。这两个比喻既展现了朱郎的勇敢机智,又暗示了他最终牺牲的结局。"救焚翻自焚"这个对比特别强烈,说他为救火反而葬身火海,突显了悲剧性。

结尾处村民击鼓祭祀的场景很动人,想象朱郎英魂化作黄鹤归来,连祠堂松柏都在风雨中为他哭泣。这个浪漫的想象冲淡了悲伤,赋予英雄永恒的生命力。

全诗最打动人心的,是塑造了一个平凡书生在危难时刻爆发的非凡勇气。没有华丽词藻,只用"挺身出""大叫"等动作描写,就让一个为民请命的青年形象跃然纸上。最后风雨中松柏的拟人化描写,让英雄精神获得了自然永恒的见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