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丙申春节自北京南还,车过徐州作(一九五六年)
望荒台、老树锁苍烟,霸图已全收。
自济南南去,冈峦磊砢,奔赴城头。
乍喜初阳解冻,逝水任悠悠。
四战真形胜,谁拥貔貅。
废垒创痕犹在,但青青麦陇,飏起欢讴。
记天旋地动,风卷落花愁。
爱军民、情同鱼水,扫游氛、直下到穷陬。
从今后、变河山景,长巩金瓯。
自济南南去,冈峦磊砢,奔赴城头。
乍喜初阳解冻,逝水任悠悠。
四战真形胜,谁拥貔貅。
废垒创痕犹在,但青青麦陇,飏起欢讴。
记天旋地动,风卷落花愁。
爱军民、情同鱼水,扫游氛、直下到穷陬。
从今后、变河山景,长巩金瓯。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56年春节,作者乘火车从北京南下途经徐州时的所见所感。全词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情的笔触,展现了徐州的历史沧桑与新时代的生机。
上片开头"望荒台、老树锁苍烟"描绘徐州古城沧桑的景象,曾经的霸王霸业已成过往。火车南行时,起伏的山峦仿佛在向城墙奔涌,展现出壮阔的地理风貌。"乍喜初阳解冻"一句,既写冬去春来的自然变化,又暗喻新时代的到来。
下片笔锋一转,"废垒创痕犹在"暗示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但如今麦田青青、歌声飘扬,战争伤痕已被新生机覆盖。"爱军民、情同鱼水"直接点明军民团结的主题,最后以"长巩金瓯"的比喻,表达对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祝愿。
全词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交织,既有对往昔的追忆,又有对新时代的礼赞。通过"荒台"与"麦陇"、"废垒"与"欢讴"的对比,展现了战争与和平的鲜明对照。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变迁中的希望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