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虔守任满前人香林寺钱别

顾我入趋尧阙去,烦公出饯赣江头。
为逢萧寺千山好,不惜兰船一日留。
清极往来无俗论,道通何处有离忧。
分携岂用惊南北,水阔风高万里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朋友在香林寺为即将离任的诗人饯行的场景,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豁达的胸怀。

前两句直接点明背景:诗人要启程去京城("尧阙"代指朝廷),朋友特意到赣江边的香林寺为他送行。"顾我"、"烦公"这样的用词显得很客气,体现了文人之间的礼貌和情谊。

中间四句描写饯行时的情景和感受:因为香林寺周围风景太美("千山好"),朋友特意乘船多留一天陪他。他们交谈的内容都很高雅("无俗论"),这种志同道合的友谊让人忘记了离别的忧愁。这里"清极"形容他们的谈话清新脱俗,"道通"则暗示他们思想相通。

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安慰朋友说,分别不必伤感,虽然我们一个向南一个向北,但就像这秋日的江面一样,水阔风高正好启程,前程万里。把离别时的惆怅转化为对未来的期待,展现出开阔的胸襟。

全诗语言朴实但意境深远,通过送别这件小事,写出了真挚的友情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最打动人的是诗人把离别的伤感转化为对未来的憧憬,让整首诗在惆怅中透着豪迈,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达观精神。

赵抃

赵抃(biàn)(1008年—1084年), 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信安街道沙湾村)人。北宋名臣。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年七十七,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赵抃在朝弹劾不避权势,时称“铁面御史”。平时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长厚清修,日所为事,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著有《赵清献公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