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

废宫荒苑莫闲愁,成败终须要彻头。
一种风流一种死,朝歌争得似扬州。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对比的手法,通过两个历史名城的命运,探讨了繁华与衰败的永恒主题。

前两句直接点破道理:不要为废弃的宫殿园林徒增伤感,因为所有成败最终都会真相大白。这里用"彻头头"这个口语化表达,强调历史终将给出公正评判。

后两句是精华所在:同样是风流富贵之地,却有着截然不同的结局——商朝都城朝歌因纣王荒淫而灭亡,而扬州却成为文人雅士向往的繁华胜地。诗人用"一种...一种..."的排比句式,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最妙的是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两个城市的对比,让读者自己领悟:表面的繁华相似,但本质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结局。扬州能保持长久繁荣,正是因为其文化底蕴,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比直接说理更有感染力。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