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郡丞(令树)迁太原守诗以送之兼怀傅处士(山)(辛亥)

五马西归日,铜符领晋阳。
川临溹涫近,山转崛𡼱长。
童子争骖筱,邦人尚咏棠。
凭君寻傅叟,暇即过松庄。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姓周的官员调任太原(古称晋阳)时所作,同时表达了对隐士傅山的思念。全诗用平实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官民和谐、山水相依的画面。

前两句点明主题:周官员骑着五匹马拉的车西行赴任,带着官印去掌管太原。"五马""铜符"都是古代官员身份的象征,用在这里既庄重又简洁。

中间四句描绘太原风物:河流靠近溹涫水,山路蜿蜒至崛𡼱山。这里通过具体地名展现太原的地理特征,让读者仿佛看到山水相映的景致。后两句更生动:孩子们争着看官员的车驾,百姓们还在传颂他过去的政绩。"骖筱"指车驾,"咏棠"用《诗经》典故暗示周官员深受爱戴。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嘱托:请周官员有空去探望隐士傅山,他住在松庄。这里突然转入对友人的思念,使送别诗多了几分温情,也展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全诗亮点在于将官员赴任的庄重与山水人情的温馨自然融合,最后落脚在对隐士的牵挂上,显得既有官场气派又不失文人雅趣。地名和人名的巧妙运用,既写实又富有诗意,让普通的送别场景变得意蕴悠长。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