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屏居辞贺

早忤奄臣返故庐,春秋屈指八旬馀。
百年苦节甘株守,一片冰心任取携。
过目几经寒暑变,留心长对圣贤书。
还思罔极恩难报,每遇生辰辄屏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八十岁老人写下的自述,字里行间透着历经沧桑后的通透与坚守。

开头两句"早年和权贵不合就回乡了,如今算来已过了八十多个春秋",像老人坐在老屋门口掰着手指回忆往事。他年轻时因为不屑巴结当朝权贵(奄臣),选择回到家乡生活,这一住就是一辈子。

中间四句是老人的人生信条:"一辈子像守着树桩的愚人般坚持操守(用'株守'典故),内心像冰块一样透明干净,随便别人怎么看"——这是说他甘愿过着清贫生活,但始终保持高洁品格。"经历过太多世事变迁,但最常做的事还是读圣贤书"——寒来暑往间,他始终以读书修身,用经典滋养心灵。

最后两句突然流露柔软:"想到父母恩情永远报答不完,所以每到生日就独自躲起来"。这里藏着中国传统孝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老人用不过生日的方式表达对逝去父母的思念。

全诗就像听老爷爷讲故事,表面平淡却暗流涌动。他用"冰心""圣贤书"这些意象,把清高气节写得具体可感;又用"躲生日"这个细节,让严肃的人生观突然有了温度。最打动人的是那种贯穿一生的坚持——年轻时不肯妥协的傲骨,年老时不忘根本的谦卑,都在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化成了生命的力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