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虬翁挽词(1949年)

诗卷留天地,巢痕泯古今(翁句云:“巢痕扫尽燕何飞?”)。
凄凉臣甫拜,悱恻楚骚心。
七字惭知己,三传见雅音。
襄阳耆旧渺,门巷忍重寻。

现代解析

这首《苍虬翁挽词》是1949年悼念友人"苍虬翁"的作品,全诗通过五个层次传递深沉的哀思。

首联"诗卷留天地,巢痕泯古今"用对比手法:前句说友人的诗作将永存于世,后句借用逝者原句"巢痕扫尽燕何飞",暗喻人已逝去如燕离巢,痕迹终将消失。一存一逝之间,凸显生命与艺术的永恒矛盾。

颔联"凄凉臣甫拜,悱恻楚骚心"用典自然:前句以杜甫(臣甫)拜谒诸葛武侯祠的典故,写自己悼念时的悲凉;后句用屈原《离骚》的忧愤,形容逝者生前情怀。两个典故不着痕迹地写出了悼者之悲与逝者之志。

颈联"七字惭知己,三传见雅音"转为私密对话:前句自谦七言诗难报知己之情,后句说逝者诗作(三传)中可见高雅品格。这是诗人与亡友跨越生死的艺术对话。

尾联"襄阳耆旧渺,门巷忍重寻"将哀思推向高潮:以襄阳代指文人雅士聚集地,说旧友凋零;"忍重寻"三字力透纸背,既想追寻故人痕迹,又怕触景伤情,这种矛盾心理让结尾余韵悠长。

全诗最动人处在于:明明写死亡,却聚焦于诗艺的永恒;表面悼他人,实则寄托了所有文人面对时代变迁的共通悲怆。用典如盐入水,情感层层递进,最终在"门巷重寻"的日常场景中爆发巨大感染力,让读者看到:真正的悼念不是哭喊,而是在熟悉的街巷里,突然发现那个永远缺席的身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