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亭杂咏四首 其三

江乡多岁歉,此地荐秋新。
所在宁无乱,微官莫厌贫。
掾曹同野鹤,判事只纶巾。
倘晤柴桑老,匡庐是主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贫但自在的乡村小官生活,充满田园诗意和淡泊情怀。

前两句说江南乡村连年歉收,但今年秋天终于有了新收成。这里点出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也暗含对丰收的欣慰。

中间四句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虽然到处都可能发生动乱,但作为小官不必嫌弃清贫。他和同事们像野鹤一样自由,判案时只随意扎着头巾(纶巾是古代文人常戴的头巾),显得随性洒脱。这里用"野鹤"比喻无拘无束的状态,用"纶巾"展现不修边幅的文人气质。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如果遇到陶渊明(柴桑老指隐居柴桑的陶渊明),庐山(匡庐)就是他们的主人。这是说诗人向往陶渊明式的隐居生活,把庐山当作精神归宿。整首诗通过乡村官员的日常生活,表达了淡泊名利、向往自然的心境,语言朴实却意境深远。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