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山十志十首。洞元室
洞元室者,盖因岩作室,即理谈玄,室返自然,元斯洞矣。
及邪者居之,则假容窃次,妄作虚诞,竟以盗言。词曰:
岚气肃兮岩翠冥,空阴虚兮户芳迎。披蕙帐兮促萝筵,
谈空空兮核元元。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
返自然兮道可冥,泽妙思兮草玄经,结幽门兮在黄庭。
及邪者居之,则假容窃次,妄作虚诞,竟以盗言。词曰:
岚气肃兮岩翠冥,空阴虚兮户芳迎。披蕙帐兮促萝筵,
谈空空兮核元元。蕙帐萝筵兮洞元室,秘而幽兮真可吉。
返自然兮道可冥,泽妙思兮草玄经,结幽门兮在黄庭。
现代解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名为"洞元室"的隐居之所,通过对比正邪两种人的不同表现,表达了返璞归真、追求自然之道的思想。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头介绍洞元室的特点:这是个依山而建的简朴居所,适合谈论玄妙道理。当心境纯正的人住在这里,就能领悟自然之道;但心术不正的人住进来,就会装模作样,说些虚妄的话。
2. 中间用生动的景物描写营造意境:山雾缭绕、岩石青黑,空旷的山间飘来花草香气。诗人在这里铺开香草编织的帐幕和坐席,讨论"空"和"元"这些道家核心概念。这个隐秘幽深的洞室,是真正吉祥的修行之地。
3. 最后点明主旨:回归自然才能领悟大道,在这里能获得精妙的思考,像古代道家学者一样著作玄经(指《太玄经》),在丹田(黄庭)处凝聚真气。这其实是用修道的语言,讲人要守住本心、返璞归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对比手法突出"真修行"与"假修行"的区别
- 通过山居景物营造出超脱尘世的意境
- 把抽象的道家思想转化为可感的画面
- 最后点明"回归自然"才是得道的关键
诗人没有说教,而是带我们走进他的修行空间,让我们自己感受纯真与虚伪的区别,理解为什么简单自然的生活才是最高境界。